健康百分百聯合診所

醫療服務

特設檢查

分享到

 

獨立的醫檢分離
檢驗室與門診室隔離
保護受檢者的隱私,讓您安心健檢

 

超音波

    超音波檢查是利用超高頻率的聲波,穿過人體時在不同組織介面對聲波的反射程度不同,將這些反射波收集,經由電腦精密的計算,呈現體內正常及異常組織及構造的二維影像,因為超音波完全沒有輻射線,且為非侵入性檢查,是檢查一大利器。

超音波無法穿透骨骼及空氣,內含空氣的消化道(如胃、大腸及小腸)及呼吸道(肺及氣管等)難以檢查,這是超音波檢查的限制,對於肥胖的受檢者,因脂肪會使超音波衰減,因此深層器官組織不易看清楚。

腹部超音波

    腹部是人體胃、腸、肝、胰、脾、腎等重要器官的所在,若異常時對人體健康影響很大,因此腹部超音波的重要性在於可一次了解許多腹部臟器的結構,包括肝臟,膽囊,胰臟,脾臟,腎臟以及附近血管。

    一般來說,腹部超音波可做為第一線的檢查,如有疑問,再依情況安排電腦斷層、核磁共振,或者是其他侵入性檢查以確認病情,檢查腹部內肝、膽、胰、脾等器官結構上有無異常如脂肪肝、肝硬化肝癌、膽囊炎、膽結石、膽瘜肉、胰臟炎、胰臟癌以及是否有其他腫瘤。

1.肝癌的篩檢:

a.慢性B型或C型肝炎帶原者(不論其肝功能正常與否)
b.血親家族中有肝癌患者
c.肝硬化或有慢性肝實質病變者
d.長期大量飲酒者
e.不明原因的肝功能異常者

2.判斷疑似脂肪肝、高危險群者(如長期量飲酒、高三酸甘油、營養過剩、 糖尿病、長期服用藥物)
3.臨床上疑似肝炎患者,或有黃胆症狀者
4.肝臟良性腫瘤(如血管瘤、肝囊腫的追蹤)
5.疑似肝膽結石、肝鈣化點追蹤
6.慢性膽囊炎患者
7.膽囊良性腫瘤(如膽囊息肉的追蹤)
8.慢性胰臟炎及其腫瘤患者
9.腎功能異常者
10.腎結石、腎盂腎炎、慢性腎實質變或腎病變(如腎囊腫等)
11.腹主動脈粥狀硬化或腹主動脈瘤追蹤
12.脾臟良性腫瘤或脾臟肥大追蹤
13.不明原因上腹部疼痛(疼痛時間超過兩個星期以上者)

 

頸動脈超音波

    頸動脈是供應腦部血流最重要的血管,頸動脈的內膜厚度及動脈硬化斑塊的數量及嚴重度,可以反映全身血管的動脈硬化程度,並且預測未來發生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腦中風可以分為缺血性腦中風及出血性腦中風兩大類,前者是腦部的血管阻塞引起腦組織缺血,後者是腦部的血管破裂出血引起腦組織破壞,依據2006年起台灣地區超過30家醫院針對急性腦中風病患進行大規模的臨床資料登錄研究計畫:台灣腦中風登錄(Taiwan Stroke Registry),總數超過4萬名中風病患的資料顯示,大約8成的病患是缺血性腦中風。

    缺血性腦中風的病因可簡單分成血管病變、心臟病因及其他,出血性腦中風則與長期高血壓引起的血管病變、腦血管畸形、以及類澱粉沈積血管病變等有關。

綜合來說,頭頸部血管異常是最重要的造成腦中風的病因,而粥狀動脈硬化則是最常見引起頭頸部血管狹窄與阻塞的原因,頸部動脈超音波檢查非侵入性頸動脈超音波可以測量頸動脈內膜厚度、動脈硬化斑塊、血管的流速及阻力,以及計算椎動脈的血流量。

    此外,頸動脈超音波在偵測超過50%以上的頸動脈狹窄的準確性,一般認為超過85%以上,頸動脈狹窄置放支架之後,頸動脈超音波也可以直接看到支架內是否有新形成的動脈硬化、明顯狹窄或阻塞,如果檢測結果為異常,臨床醫師會根據病史,建議病人定期做頸動脈超音波追蹤檢查或安排進一步的神經影像檢查。

 

下肢靜脈超音波

    下肢深部靜脈血栓未治療,併造成致命的性發症包括肺栓塞,所以檢測下肢深部靜脈血栓是必須的。醫師透過下肢靜脈超音波影像,能更準確的判斷血液在靜脈中的血流方向、流速、靜脈血栓、靜脈瓣膜逆流的狀態。

    容易發生靜脈栓塞的危險因素有:
高齡者、長期站立、長期臥床、有靜脈血栓栓塞病史,家族史、使用口服避孕藥、靜脈瓣功能不良、心血管疾病、惡性腫瘤、肥胖、外傷或手術、腹壓過大(懷孕、腹水、腹部腫瘤)、血管內膜曾經受傷等。

如您有腿部不適、微血管擴張等症狀,不能輕忽,應及早諮詢天行健診所專業醫生診斷。

 

心電圖  

    心電圖(Electrocardiography、ECG 或者 EKG)是紀錄心臟的電流活動,是一種經胸腔的以時間為單位記錄心臟的電生理活動,並通過皮膚上的電極捕捉並記錄下來的診療技術。

一、適應症:
    判定心臟位置、心肌肥大、心律不整,缺血性心臟疾病最基本的檢查項目

二、檢查步驟及注意事項:
     1.供隱密的環境,維護病人的隱私

     2.請病人平躺,暫勿動,以防干擾或導程脫落,避免影響心電圖的結果
     3.以濕棉球塗抹病人四肢及胸前導極
     4.於胸前貼十二個導程心電圖有六個肢導程(Limb leads),用來觀察心臟的正 面或垂直面,以及六個胸導程(Pericardial      leads),用來觀察心臟的水平面

 

胃鏡

    胃鏡的正式名稱為「泛上消化道內視鏡」,經由口腔將胃鏡伸入消化道,可檢查食道、胃、十二指腸球部及十二指腸第二部分,透過胃鏡,醫師會對上消化道進行檢查、治療、追蹤評估。
胃鏡檢查者,請告訴病人是目前最新儀器,內視口徑才0.6公分和一條烏龍麵一樣細,並且是經由鼻子進入,不像以往的口吞胃鏡,會讓患者有嘔吐感,更棒的是可以一邊作一邊詢問醫師狀況,因為是從鼻子進入,所以嘴巴是可以說話的,會加做幽門桿菌檢測,需空腹6-8小時,比預約時間提早15分鐘前到,作事前準備。
胃鏡檢查後三十分鐘可先試喝開水,如果沒有嗆到,表示麻醉藥效已消失,即可開始進食。

一、適應症:
   1.長期慢性且週期性的上腹痛或心窩處疼痛的人

   2.吐血或解黑便的上消化道出血病人
   3.胃X光檢查發現有疑問時
   4.消化性潰瘍病人藥物治療前後
   5.已知有上消化道腫瘤而要進行切片檢查時
   6.上消化道異物的取出
   7.不明原因的缺鐵性貧血病人
   8.有胃癌家族史且年滿四十歲的人

 

失智症

    失智症是一種智力退化的疾病,有時會被貶抑的稱為「老人癡呆」,智力退化可以有許多種原因(譬如:腦部外傷、腦部感染、水腦症等等),但最常見的是退化和血管阻塞造成。
    單純退化所造成的失智症,正式病名是「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而血管阻塞造成的,則稱為「血管性失智症」,但兩者同時發生也並不少見,除了記憶力衰退和認知功能障礙,失智症隨著病程從初期、中期、晚期一步步進展,將陸續出現不同症狀。
    失智症的種類很多,最常見的是阿茲海默症,約佔60%,其次是血管性失智症,約佔20%,分別有不同的特性;而精神科較擅長處理精神行為症狀,神經內科則對神經血管系統較專精。

初步篩檢 :
    包括三個主要部份:抽血、心理測驗,以及醫師的評估。抽血針對甲狀腺功能異常、維他命B12及葉酸缺乏、以及維生素D。以最常使用的MMSE、CASI和CDR為主,可說是診斷失智症的重要依據,最後由醫師來看診以及檢查,並綜合以上的數據,提供專業的判讀,以及飲食、運動、生活型態上的建議,務必達到「有病治病、沒病預防」的目標。

 

TEL : 02-2332-0688

如您有健檢需求,請來電預約, 我們將由專業醫療人員為您客製規劃,您可以放心地將身心健康交給我們